没人知道未来会怎样,除了大数据。
即便能掐会算的大师,也顶多就是个网红的嘴,骗你没商量。
各位主子好,每周一叨,理性开炮,我是叨主周一叨。
有句话说的好,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现在是,看地产绿烂,百业浸染。
而这一切还要从开发商真的不愿意拿地开始。
现在人能活着就是万幸,企业能活着就是万万幸,房地产企业能活着,就是万万不幸。
因为,目前能活着的无非三类企业,民企之光,国央之首,地方城投。
对他们来说,卖,卖不动,降,不能降,退不敢退,进不敢拿;工资得发,房子得交,员工得稳,业主得哄…
“太难了”三个字,已难以形容那种难,更难以名状那种苦。
从拿地的形势来看,更是如此。
前两年的土拍市场,还有城投公司以及国央企进行兜底,用“左手指月,右手划圈”的姿态,还能羡煞一众地产人。
然而,今年以来,国央企的拿地份额也在大幅度下降。而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国央企的苦日子不是到头了,而是难日子才刚刚从头开始。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为4731.3亿元,同比下降40%。
过去,地是黄金,一众房企纷纷开“抢”。就连鸟不拉屎,只有猪牛拉屎的荒地,都有个别企业敢捏出屎来,去和大企业硬刚抢地。
但现在,画风变了。
克而瑞数据显示,8月份百强房企中有将近八成的房企没有拿地,而拿地金额超过30亿元的只有4家房企,而且仅这四家还是国央企。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民营企业,才是经济的活力之源。显然,没有民企参与的拿地,是一场落寞的诸神之战,是一声悲哀的沉默。
在克而瑞监测的30个重点房企中,8月份投资金额不足200亿,同比、环比分别下降77%和49%。
8月原是盛夏之夏,但谁能料到,对房地产来说,8月已是寒冬之冬。降幅如此之大,只能说明一点,资本的逐利性,已被民众“绝不买房”的绝招,杀出了个“尿不出来”或“尿等待”。
从一线王者广州的表现来看:今年前8个月,广州流拍地块14宗,成交27宗,流拍率达到34%,剔除商办地块后,住宅流拍率更是高达50%。
同样,依然活跃在赌桌上的保一、中二,更难掩收缩之势。
保利发展:今年上半年权益拿地金额达到109亿元,但这样的体量,连去年同期一半的金额都没有达到。
中海地产:上半年投资总额是129亿,也只有去年同期的1/3。
很明显,在房地产的王囯里,过去三十年经历了四个波段:民进国退、民进民盛、民退国进、民退国退。
这并非一句“时代变了”能解释的了,可能还要加上“人心变了”“人变了”“心变了”才能略微解释通那么一点点。
一方面,信心得不到恢复,购房的人越来越少,能拿出钱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民企看不到未来,因为即便万科这样优质王牌军,上半年都亏掉了100亿。那些不敢批露财报的,如碧桂园、融创之流。更是估计是亏的底裤要洗三次才敢出来面世的。
而对于国资企业而言,与其说敢拿地,不如说是为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被迫拿地,但是企业终归是企业,盈利是目的,任谁也不想当冤大头,现在楼市预期不断下行,国资平台也没有信心能做到盈利。
另一方面,库存得不到去化,在建的盘没钱续着盖,没建的连打基坑的总包都找不来。
归根结底,房企都不愿意拿地,其实就是在向市场透露出一个信号:短期内看不到楼市扭转的希望。
你不敢买面粉,你总让我买面包,这是什么道理?
特别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到一线城市,下到四五线城市,房价都在下跌。二手房市场反而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跌幅要大于三四线城市,这就是当下普遍的楼市状态。
而这跌势的尽头在哪?至今没人能说清,尽管万科郁亮在业绩通报会上硬着头皮宣言说,当下房价已“相对合理”。
但从人们的评论来看,大家似乎在等的不是他嘴里的“相对合理”,而是那个房价下滑到“极其不合理”才会买帐。
而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今年房地产的差,其实本质就是一场人心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