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EPC >> 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详细内容

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应积极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进行升级。


当前,实施 EPC 总承包模式已成为建筑企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EPC总承包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有不少问题。


基于此,本文概述了EPC总承包模式的特征,分析了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相关建筑企业提供参考。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征


1.项目建造周期较短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EPC总承包模式都极大地方便了总承包单位对整个建筑工程开展统筹规划,同时促进设计、采购和施工环节高效连接,简化采购和施工环节的流程。


例如,设计部门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必须考虑施工时间、施工难度等带来的影响;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操作时,必须加强与设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明确施工细节,保证施工质量。


总而言之,EPC总承包模式支持多部门共同协作,从而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


2.减少内部协调的工作量


在 EPC总承包模式中,业主可以与参建各方进行协调沟通,在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防止设计、施工、分包等参建单位互相推诿责任,从而有效减少内部协调的工程量,进而让业主放心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筹划资金、外部协调等工作中,最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现全面管控


EPC总承包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出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有效激发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在此过程中,设计部门可以通过优化成本分配方案、施工方案与采购方案来帮助建筑企业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管控。


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现存问题


1.施工与设计相互分离


在传统的项目承包模式下,施工与设计处于分离状态,这两个环节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项目开展过程中,这两个部门往往存在交流较少、沟通不畅等问题,并且二者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各项工作,难免存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致使施工进度难以顺利推进。


理论上,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传统项目承包模式下施工与设计相对分离带来的各种弊端,即该模式能够将设计与施工整合到一起进行统筹管理。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EPC总承包模式却很难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EPC合同签署之后,中标单位通常会把工程设计分派给工程设计单位,而施工则依旧交给EPC合同签署单位负责,此时的项目管理又回归到分包形式。


因而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会产生双方意见不同、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不仅会造成施工周期延长、施工效率降低等问题,还与EPC理念相悖。


2.总承包商的能力不足


第一,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要负责管控项目的运营,因此其必须建立数据信息库,对材料、装备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此,总承包商收集和提供的经营资料必须全面、真实。


但从现有案例看,大部分总承包商都达不到这一标准,且普遍存在资料缺失、数据信息库不完整等问题。


第二,EPC总承包模式对项目资源的要求比较高,但大部分总承包商的材料供应、装备制作、项目咨询等能力均难以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总承包商很难依靠现有能力与资源来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


3.参建人员的专业素质欠佳


EPC总承包模式注重施工效率的提高,因而通常会将设计与施工相结合,并采用一体化管理的方式对项目进行管理。


对此,项目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施工知识,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施工人员的要求,及时优化设计方案;


而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设计知识,从而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内容,增强与设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效果。


但就现状来说,在运用EPC总承包模式过程中,大量参建人员的专业素质没能达到相应的标准。


例如,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对设计、施工等环节的知识了解较少,因而在开展工作时,沟通效率较低,难免耗费更多的时间,这显然与EPC总承包模式的经营观念相违背。


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1.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有效融合施工与设计等环节


(1)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为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总承包商要在内部构建项目管理体系,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来实现对项目规划、施工等环节的整体管控。


同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总承包商还应进一步完善这个由监督管控单位、设计管控单位、施工管控单位共同建立的项目管理体系。


由于同属于一个机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可以协商施工要点,从而避免分歧、效率过低等问题的发生。


另外,该体系中的监督管控单位也将对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常态化监管,从而在降低施工问题发生概率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2)有效融合施工与设计等环节。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规划、施工等管理工作通常由同一机构负责,所以其在工作安排上更加灵活,能够极大地增强项目开展效果。


例如在该模式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工程总设计总结第一个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第二个施工阶段的设计进行完善。


由于这种并行的实施方案存有较大风险,因此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需要密切配合。


对此,在正式施工前,总承包商可以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从而确保参建人员全面掌握施工要点。


2.审核总承包商的经营条件,降低施工风险


总承包商的经营条件是建设工作顺利落实的重要保障,但是现在仍有许多承包商的经营条件不能满足运营要求,进而使得EPC总承包模式的管理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对此,业主必须提高对承包商经营条件的审查门槛,进而激励资质一般、竞争力不强的承包商重视提高自身实力。


在审查承包商的材料供应、装备制作、项目咨询等能力时,业主必须以项目实际要求为重点,以承包商提交的资料为依据,综合判断承包商的经营条件是否满足项目开展要求。


在此过程中,业主也应和EPC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考察该部门的项目咨询能力。


在综合评估完成后,业主便可与经营条件最好的EPC总承包商签订合同。


3.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要想充分发挥出EPC总承包模式的作用,参建各方必须通过协同合作来灵活调配已有资源,同时积极引进更为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为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保驾护航。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效果是否良好往往直接决定了该项目是否能满足业主的要求,所以,总承包商必须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首先,总承包商要针对不同的施工内容制订全面可行的计划,充分发挥管控工作的作用,保障项目工程的顺利推进。


其次,总承包商必须强化施工成本的管控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所有子项支出都在预算范围内。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若业主方提出改变施工计划的要求,则施工部门要积极与设计部门进行交流与沟通,在确保变更合理、科学的同时,及时将成本变动情况告知业主,获得业主签字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


此外,当因前期设计不科学或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情况而不得不变更施工计划时,有关负责人同样需要计算变更后的造价,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造价控制水平。


4.转变管理理念,组建复合型人才管理团队


近些年,虽然EPC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但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少高素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即同时掌握施工、设计、管理等专业知识的项目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因此,总承包商必须加强对复合型EPC管理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设计、施工等管理团队的组建工作。

与此同时,总承包商还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与实操演练,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储备人才。

另外,总承包商还要将专业素养培养与考核纳入晋升考核指标体系中,从而激励工作人员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结语


当前,EPC总承包模式已经在我国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在新时代,EPC总承包模式还将继续在建筑业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建筑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各项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也将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因此,在全面推行EPC总承包模式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面对考验,同时展望未来、勇于接受挑战,从而推动整个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