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总价合同与固定单价合同的区别一、定义 固定总价合同 俗称“闭口合同”或“总价包干”。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一个固定的总价,这个总价通常基于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澄清文件等。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除非发生设计变更或合同条款约定的调价情况(如法律变化、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超过约定幅度等),否则总价不再调整。 · 适用工程: · 设计图纸完整、清晰,工程范围明确。 · 工程量能准确计算,施工周期较短。 · 技术难度不高,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少。 · 例如:标准厂房、小型建筑、装修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常用)。 · 优点: · 建设单位:投资预算明确,易于控制成本,管理简单。 · 施工单位:激励其优化施工、节约成本,可能获得更高利润。 · 缺点: · 建设单位:承担前期设计深度不足的风险(若设计变更,仍需调价)。 · 施工单位: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如工程量计算错误、漏项、物价上涨等),投标报价较高以覆盖风险。 固定单价合同 俗称“量变价不变”。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各项工作的综合单价,而最终的结算总价 = ∑(经双方确认的实际完成工程量 × 合同单价)。这是目前国内最常用、最主流的结算方式。 · 适用工程: · 设计图纸不完善或预计会有较多变更。 · 工程量在施工前无法准确计算。 · 例如:大部分房建、市政、水利工程,尤其适用于招标时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项目。 · 优点: · 风险分担合理:建设单位承担“量”的风险,施工单位承担“价”的风险。 · 公平性: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结算,适用于变更较多的项目。 · 缺点: · 建设单位:需精确计量实际工程量,管理工作量较大,最终总投资可能超预算。 · 施工单位:需承担单价中的成本上涨风险(如材料、人工费上涨)。
二、核心区别对比表
三、选择计价方式
四、总之 固定单价合同因其风险分担相对合理,是目前国内外工程领域最主流、应用最广泛的合同计价方式。而固定总价合同则对业主的管理能力要求较低,投资控制更有利,但前提是前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足够深度和精度。 |